关于浙大动科女博士自杀事件的感想

看到最近的浙大动科女博士自杀事件,不禁一声长叹,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本是天之骄子、是初升的朝阳、是国家顶尖的学子、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中许多人怀着对科研殿堂的憧憬与向往,怀着对冲击人类知识边界的期盼与渴望,也怀着对声名在外、头衔满目的导师的崇拜与仰望做了选择,却一头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发现科研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般神圣,而导师也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为人师表。他们在剥削与压榨之下苦苦挣扎却又苦不堪言,他们中的一部分靠自身能力做出成果、成功毕业,一部分因为压力与压榨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小部分甚至因此选择轻生。他们,就是在渣导压迫下生存的博士们。

老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百年树人、春风化雨……我们有很多很多形容师德的词。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反过来,一位师德败坏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导师,对于博士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无出其右。想一想,绝大多数高校的博士生们的毕业都需要导师签字,那么得罪了导师之后,博士们还想不想毕业了?那么转导师呢?诚然,高校的确是有提供转导师这样的选项,可如果原先的导师不同意放人,那新的导师也不敢接收呀:谁会为了一位也许素未平生的学生而得罪自己可能要共事几十年的同事呢?那么直接退学呢?这个代价对绝大多数博士来说可能是巨大的,因为一旦退学,就意味着过去几年的努力与忍辱负重都随之而去,而自己可能只能拿一个本科学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士往往就成为了导师手心里的蚂蚁,任其拿捏,导师想让博士做什么,博士为了毕业,也只能忍辱负重,乖乖照做。当博士的生存境况几乎任由导师掌控,那也就只能寄希望于导师的师德优良了。

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导师的权力过大,却又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权力没有监督,就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那么如何引入针对这种权力的监督机制呢?我想还轮不到我这个小人物来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是建议,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很清楚怎么监督。我这里仅从个人经历出发,给各位同学一些我认为可能有帮助的建议。

在选择导师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

一定一定要想法设法去了解清楚自己的未来导师,尤其是人品、师德方面的情况。可以想办法去网上检索信息,去 这样的github项目或者 这样的推荐网站上获得一些信息;而更好的办法是能想方设法地去接触一些靠谱的在导师处就读的学长学姐(已毕业的可能更好)了解情况 ,甚至是自己去实验室观察、体验一段时间,看看导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大家是不是比较开心等等。

被压迫的同学要团结

如果不幸落入渣导手下,如果能走则尽量走;如果走不了,那么希望一个实验室的学生们能团结起来,至少可以互相鼓励、互帮互助、互相关注心理健康等,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反抗等……强烈建议同学们不要背叛自己的阶级,而帮助渣导一起压榨剥削同学(还真听说过这样的例子)。往道德方面说,这是不仁不义;哪怕功利点说,这也无非是充当渣导的走狗,而且很可能哪天就被当弃子一般抛弃,而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的关系可能是能维持一生的。

寻求多元化的价值观

最近有一篇很火的文章《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大概是说现在国内高校年轻人十分内卷,大家都为了GPA等“硬性指标”绞尽脑汁、焦头烂额;而尽管很多同学都已经拼尽全力,却仍然感到十分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今相对单一的价值观。(单一的价值观则往往来源于单一的评价指标,而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教育资源的不足)

这种价值观不是仅仅在一个地方体现,甚至可以说我们自己就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小学的时候要努力考到好的初中,初中的时候努力考到好高中,高中的时候努力考好大学,大学了又要好好刷GPA……也许从小就接受教育“要赚大钱、要出人头地”等等。我不是要反对这样的价值观不好。只是过于单一的价值观更容易酿成悲剧。从小就一直是成绩拔尖的天之骄子,到了本科或者博士之后“泯然众人”了,甚至于退学了,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压迫下会不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呢?

《恰同学少年》第四集中讲了杨昌济先生给一师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这一堂课的内容就是修身: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槛……你们会问,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立志,也就是树立自己的志向,这是认识自我的重要一步。我个人认为,人们不仅应该关注自己”针对外界的成长“,即所谓的名校、高GPA、金钱荣誉等,同时也应该关注自我内心的成长,而认识自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应该贯彻人的一生的一件事情。终其一生,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自己的优点与弱点是什么,自己向往的是怎么样的生活等等。那么,大家不妨问问自己,眼下周围所盛行的相对单一的价值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学cs的同学,如果是打算找工作的话,我强烈建议不要死盯着GPA,来刷名校的网课与lab吧!)

有条件的话,坚持锻炼

根据我个人经验,锻炼/健身可以很好地帮助个人调整状态、缓解焦虑情绪,也能帮助缓解焦虑带来的失眠等症状。而且,生活如此艰辛,那么更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迎接挑战。本人有过几次心理状态非常糟糕的时期,所幸有朋友们带我健身,这才能挺过去。关于健身,推荐参考施瓦辛格的《施瓦辛格健身全书》,我跟着这本书前后练了一年左右(中间因为疫情停了半年),体重从60kg不到涨到了70kg左右。

应对焦虑的一些方式

这里给出一些与处理焦虑相关的TED演讲,供大家参考。(不好意思都是youtube链接,还请见谅)

What makes a good life? 什么是快乐人生的秘密?:如果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有些人可能会说是钱,有些人可能会说是荣誉,有些人可能会说是地位。这个演讲讲述了哈佛的一个长达八十年的研究,研究的结论是: good relationships make life better,好的关系造就快乐人生。所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吧!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悦与苦涩,分享学习进步的开心,分享思考的点点滴滴,分享爱情的欢欣与失恋的落寞。与自己的家人成为好朋友吧!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当然,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找到适合的伴侣。

The Secret of Becoming Mentally Strong. 内心强大的奥秘:内心强大的人是如何面对挫折却又百折不挠?他们是如何应对焦虑的呢?Amy Morin从反方向指出,对自我的”病态“认识是阻止很多人变得内心强大的重要阻碍,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How to cope with anxiety. 如何应对焦虑剑桥大学的Olivia Remes做了一系列关于焦虑的研究。她首先指出,并不是所有焦虑都是对人有害的,有些焦虑情绪实际上是在保护人自身。同时,他们也研究发现,生活贫困的人相比生活富裕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生活贫困的人都会出现焦虑问题:实际上,有一部分生活贫困的人有一些略有些与众不同的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使得他们更不容易焦虑。这些措施包括:

  1. Feel like you are in control of your life. 感觉自己”像是“在掌控自己的生活。
  2. Keep this in mind: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badly the first time.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第一次做得很糟糕。第一次论文写得很差?没关系,论文是值得写的,所以它值得第一次写得差。第一次演讲讲得很糟糕?没关系,演讲是值得讲的,所以它值得第一次讲得差。第一次面试表现糟糕?没关系,面试是值得面的,所以它值得第一次面得差。同样记住,practice makes perfect,万般磨练,方臻化境。从第一次的糟糕中吸取教训,会帮助下次做得更好。
  3. Forgive yourself for any mistakes you think you might make. 原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有的时候,越优秀的人,越不容易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啊!要是我当时论文这一段这么写就好了!”或者是”啊,如果我当年那门课没考这么差就好了“诸如此类。然而,研究表明,这样的想法更容易导致焦虑,而焦虑则会使得之后更容易犯错。更好的做法也许是原谅自己,吸取教训。
  4. Having a purpose and meaning in life. 找到自己人生的追求。

还有个找不着了:这个ted演讲大概是说,阻止一个人走出低谷的,不一定是这个人有哪些情绪上的好习惯,而恰恰是有哪些情绪上的坏习惯。实际上,一个情绪上的坏习惯,有可能就会拖拽着一个人久久走不出情绪低谷。因此,演讲者建议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有哪些情绪上的坏习惯,并着手一个一个去改进。

The skill of confidence 自信的技巧:这个演讲首先告诉大家自信是极为重要的。而更为重要的是,自信是一个技巧,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磨练的。Ivan Joseph给出了一些磨练自信的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Stop negative talk to yourself. 不要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行。

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 如何和压力做朋友:这个演讲是最有意思的,因为演讲者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观点:压力对人的身体有伤害,而这个现象,只会存在于那些相信压力对身体有伤害的人身上。听上去是不是很像一句古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当人出现紧张、压力、焦虑反应的时候,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不要太害怕,告诉自己,这是身体在为应对挑战做准备。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与朋友们多多交流。我自己感觉当自己压力很大很焦虑的时候,与朋友们的交流能够极大地缓解我的焦虑,哪怕只是和大家吐吐槽、闲聊等等。也不要太担心自己会让朋友们不高兴,大家往往都是很好的人。况且,生活会有如此多的波折,所以更需要互相扶持才能顺利地度过难关。在这里也特别感谢我的诸位亲人朋友们对唠叨的我的担待Orz

如果感觉心理出现问题,及时求助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似乎有些讳疾忌医,而在心理方面似乎尤其如此。一方面可能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也许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许是怕其他人知道嘲笑;还有一些同学可能是觉得心理问题与疾病挂不上钩。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首先,心理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则的的确确是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如果是发烧,那么人们往往会去看病,也许会吃药甚至挂点滴;心理问题也是一样,同样需要去咨询与治疗,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服药。其次,我相信周围的同学朋友亲人们知道之后并不会嘲笑,而会有很多朋友很温暖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最后,让专业人来做专业事,严重的心理问题,外行人是很难解决的。

因此,我强烈建议自己怀疑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做心理咨询、请求心理援助、甚至是就医。各大学校都有提供心理援助的方式,例如浙大的同学们可以在 这里预约心理咨询等。

活着,就有希望

记得以前某个夏日的午后,随手拿起余华的《活着》开始阅读。读着读着,就被里面人物之命途多舛所深深震撼: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苦难?但是更令我触动的还是福贵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之后,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时走在路上唱着歌的场景。很多人的人生的的确确会有许多苦难,但是没有什么比身体、比活着更为重要的。生死之外无大事。就像《飘》的结尾里,斯嘉丽只身一人回庄园时的背影所说,“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读研/读博的生活真的苦不堪言,那么可以考虑休学甚至是勇敢退学、从头再来。同时,也要有自信,就算自己眼下过得不如意,自己的学术生涯有些耽误甚至要退学重来,但自己一直勤勤勉勉、认真刻苦,也许眼下会有波动与起伏,但最终自己一定会收敛到自己这样的努力所对应的期望上的。

最后以一首我以前在别的地方写的打油诗结尾吧~

   Let it go with the wind
   Among the road I should sing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With the hope I should say
    Although someone makes me ill
    I would like to keep me still

   就让往事随风而去
   继续一路哼着小曲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无限希望就在眼前
   纵使未被温柔对待
   我将仍对生活充满热爱

祝大家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Avatar
Jinming Hu
Software Engineer

M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 deep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 operating system, and database.